最新元宇宙政策汇总(2025年6月)
发布日期:2025-07-05 19:20 点击次数:199

近年来,元宇宙概念在科技领域快速兴起,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从各大科技企业竞相布局,到资本市场对其热情追逐,元宇宙已从科幻小说中的幻想场景,逐步融入现实生活。
元宇宙的核心在于营造沉浸感与实现交互性,而VR大空间技术恰好契合了这两大核心需求。借助高精度定位、全身动作捕捉以及多人协同技术,VR大空间使用户能够在真实物理空间中自由行走,同时与虚拟世界进行无缝互动。这种“虚实交融”的体验,正是推动元宇宙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关键一步。3月2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这一举措无疑为VR大空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相关数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元宇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将以28%的市场份额,成为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
尽管我国元宇宙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些调整与变化,但在政策扶持、产业韧性以及行业应用落地等方面,仍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元力社在过往的文章中,已多次对元宇宙的发展动态进行汇总分析。
在本期内容中,元力社将重点梳理2025年6月中国发布的与元宇宙产业及技术相关的政策,旨在帮助读者及时掌握政策动态,洞察元宇宙产业的发展趋势。
省级
山东省
6月26日,《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
《行动计划》指出,力争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布局建设覆盖工业、服务、特种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平台。
其中提到,加强前瞻技术布局。把机器人前沿技术和关键装备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重点方向,突破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传感器、先进伺服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探索跨学科、跨领域创新。
江西省
6月24日,江西印发《江西省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可知,2025年,江西力争在重点行业打造20个左右典型应用场景。到2027年,力争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形成20个以上垂直领域行业模型和100个左右示范引领典型应用场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企业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其中提到,推广具身智能。鼓励企业采购和应用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机器臂等具身智能装备。结合真实场景推动智能人机交互、多自由度精准控制等高精度工业机器人研制发展。
福建省
6月20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布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十条措施。
措施指出,到2027年,全省中小学(含中职)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高校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100门“人工智能+”精品课程、10个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遴选推广100个“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建设10个人工智能科研创新平台,立项10个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50个人工智能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建成一批智慧教育区域、智慧校园。
辽宁省
6月18日,辽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研究出台20条具体措施服务人工智能产业,提出构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人才全周期服务体系,实施多项引才育才政策,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具体来看,“十五五”期间计划围绕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数据处理、算力结构、测试验证、工程应用、安全保障等开发岗位需求10万个以上。强化大模型基础架构与算法、量子计算、多模态智能等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实施自动驾驶算法、具身智能、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攻关,对新批准设立或优化整合的,经认定后一次性给予500万元科研经费,3年内取得省部级以上单位认可的重大研究成果的,追加500万元科研经费。
广西壮族自治区
6月13日,《广西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正式发布。
据了解,广西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建设一批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二是在广西重点产业领域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特色领域建设一批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中心;三是与东盟国家高校、院所、企业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其中,支持广西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承担科技攻关项目,根据研发投入、成果产出等情况,给予3年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总计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广西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参与场景创建,将重大场景需求凝练为“揭榜挂帅”等科技项目,予以支持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浙江省
6月10日,浙江省商务厅等17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游戏出海的若干措施》。
其中提到,加强游戏与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旅行服务国际竞争力,结合游戏场景积极发展入境游。实施文旅自主大模型生态培育工程,开发上线“入浙游”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文旅”的浙江样本。鼓励游戏企业参与推出“跟着游戏去旅行”主题线路,打造沉浸式游戏场景。
推动游戏领域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加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浙江文化数字化协同实验室建设,推动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等加强游戏引擎、图形渲染、动态捕捉、AI 翻译等游戏关键共性和“卡脖子”技术开发,推动AI大模型、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与游戏技术融合创新发展。
黑龙江省
6月9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出台《黑龙江省教育厅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
其中提到,引导支持有办学基础和能力的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开设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相关专业,加大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专业升级改造力度,全省共建设20个左右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点。
建设100门左右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专业(核心)课程。2025年秋季学期起,原则上每学期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开设不少于8课时的“AI+专业”人工智能模块化课程。构建模块化“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6月11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2025年黑龙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在培育发展多元业态体验方面,以新质生产力拓展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全感元宇宙、AR历史街区、城市旅拍、芬多精森林浴等新业态项目,开拓沉浸式光影秀、沿江夜航、主题夜游街区、美食夜市等夜间文娱消费场景,丰富演唱会、动漫展等,办好第23届哈尔滨国际啤酒节、首届太阳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遇见·哈尔滨》沿江演艺、蔓越莓音乐汇、到大庆去露营、“消夏狂欢·醉美兴安”南北啤酒节促消费活动等品牌活动。
辽宁省
6月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可知,到2027年,实现以沈阳、大连“双核”牵引辐射带动,各地协同共进,千行百业深度赋能,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的新高地。
全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实现5000PFLOPS以上算力规模,攻克100项以上关键技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规模以上企业、5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和8个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级稳步提升,应用场景赋能全面拓展,培育5个以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垂直大模型,创建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打造100个以上可复制推广的标杆应用场景,发布200个以上融合示范案例,涌现一批创新典型做法和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云南省
近期,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数字西双版纳发展规划(2025—2035年)》。
根据《发展规划》可知,到2027年,数字西双版纳建设见成效。西双版纳州云计算大数据中心100%完成信创替代,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0%,形成5个以上“数字孪生+AI大模型”示范应用场景。打造2个以上数字文化知名IP,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持续升级,数字文化体验感不断丰富。
其中,支持5G+4K/8K超高清视频、5G智慧导览、5G+VR/AR沉浸式旅游等应用规模发展,打造西双版纳数字文旅嘉年华。支持市场主体运用全息影像、裸眼3D等数字技术和装置设备,在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等场所,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沉浸式数字旅游体验空间。
市级
北京市
6月9日,北京市商务局等4部门印发《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其中提出,结合“未来美城”建设,鼓励医疗美容项目扩产和医疗美容产品研发创新,推出一批美丽健康产业个性化服务沉浸式消费场景。鼓励企业积极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创新推出VR购物、AR试穿、虚拟模特、元宇宙体验等时尚消费场景。推动科技赋能旅游服务、商业服务等场景,鼓励文旅场所、商业单位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水平。
6月19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北京市游戏电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办法(暂行)》。
办法提出,推动人工智能、AIGC等科技与游戏电竞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技术成果在游戏研发、运营等各环节的创新应用。在文化科技领域课题中,加大高新技术应用于游戏研发的课题数量与申请比例。
支持游戏企业通过算力构建、大模型部署、数据治理等方式提升研发效率,进行智能化技改,根据项目可纳入支持范围的投资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奖励。
6月23日,《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印发。
其中推出10条重要举措,从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艺新空间、精品演出、演艺企业4个方向支持演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
其中,在演艺新空间方面,支持演出场次多,演出形式灵活多样,观众吸引力和消费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创新性演艺新空间,鼓励商业综合体、剧场影院、园区街区、公园景区、文化文物单位等活化空间利用,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演艺项目,加强多业态深度融合。
对体现融合性、创新性、示范性,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演艺新空间项目,经综合评定,择优予以最高100万元支持。
6月25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支持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
《意见稿》从产业特色、营商环境、综合性创新体系、人才金融保障、国际化品牌园区等五方面,提出12条措施,旨在突出发展科幻、元宇宙、游戏、电竞、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
其中,推广虚拟现实、空间计算、AI等技术创新运用,支持建设LBE XR大空间、数字艺术展、数字演艺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国家科幻公园。开展虚拟现实电影技术和应用研究,建设科幻电影体验中心,支持引入放映虚拟现实电影,支持企业向国家电影局申请虚拟现实电影“龙标”,参与虚拟现实电影和游戏等方面标准制定。
上海市
6月26日,《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意见稿》可知,到203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超4500亿元,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海洋经济创新示范效应显著提升,基本形成“3+5+X”的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到2035年,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球沿海城市前列,全面建成国际领先的现代海洋城市。
其中,丰富数智化应用场景。发展智慧港口与航运服务,通过集成大模型、物联网、5G通信、自动化设备等技术,提升港口运营效率、船舶管理能力和航运服务效率。发展海洋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依托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数字化技术,提供海洋文旅沉浸式体验。
广州市
6月16日,广州开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与广州市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了《广州开发区 黄埔区支持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其中提出,推动智能终端设备、超高清摄像机、超高清轻量化制播系统、音视频编解码系统等产品与人工智能、XR虚拟制作、元宇宙、数字人、裸眼3D、VR/AR、5G/6G等技术融合创新,打造一批在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出行、城市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创新项目。给予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政策有效期内遴选不超过5个。
6月2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可知,到2027年,全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L2(含)以上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新车占比超90%,积极开放应用场景,推动自动驾驶规模化示范应用、示范运营。
对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示范运营车辆的封闭场地测试费用和车型认定检测费用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台。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生产,对车辆应用数量达到1000辆以上并符合相关条件的自动驾驶车型,分档次给予每个车型不超过5000万元奖励。
深圳市
6月26日,《深圳市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
《若干措施》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服务消费。发展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智慧景区等消费新场景。推进电子竞技、社交电商、直播电商、无人零售店、自提柜、云柜等新业态布局,拓展数字人多场景应用。支持游戏、动漫等网络文化IP开发和内容转化,打造多元融合消费新场景。
推动大型生活服务业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发展。积极申报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推动应用智能感知设施、5G+XR、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拓展信息消费应用场景。
成都市
6月16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成都市数字文创产业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成都市关于培育发展数字文创初创企业的若干政策》。
据悉,该政策是全国首个精准聚焦数字文创初创企业培育的支持政策,力争到2027年六大核心产业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到2030年,建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世界文创名城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其中,在“跟踪陪跑”项目孵化方面,聚焦影视动漫、游戏电竞、创意设计、数字音乐(演艺)、网络文学、数字文化装备六大核心赛道及人工智能+文创、元宇宙+文创、沉浸式体验+文创、科幻+文创等新业态。单个项目累计给予100万元资金扶持。依托产业园区组建专项服务小组,为入选项目提供全流程跟踪帮扶。
武汉市
6月5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出台了《关于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
该政策明确,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顶尖科学家,将提供最高达1亿元的资金支持;对于人工智能重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最高给予500万元资金扶持;针对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则提供200万元资金支持。而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项目团队,若达到3551创业人才标准,将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并且在5年内,会根据其创办企业的动态积分情况,累计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持续资金支持。
6月20日,武汉发布了《武汉市大力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若干措施》。
该《措施》明确提出,将大力支持各类人才在武汉创办人工智能企业。具体而言,每年将遴选不超过50家初创企业,并根据其经营发展和技术创新情况,给予10万至100万元的创业资助。
此外,武汉在市级重点创新创业赛事如“武汉杯”“英雄杯”“武创源”中,特别设立了人工智能赛道,以支持在汉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以及重点企业承接并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和重大赛事活动。对于举办单位,武汉将给予每场最高200万元的资助支持。
杭州市
6月5日,《杭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正式出台。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杭州市计划投入市场的智能算力规模将超过50EFLOPS;同时,将培育出2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大模型,以及25个以上在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垂直应用大模型;力争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营业收入超过3900亿元,规模以上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数量超过700家;全市用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基金组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此外,还将构建起覆盖人工智能人才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郑州市
6月13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郑州市场景驱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根据《行动方案》可知,到2025年年底,形成20个深度融合应用场景,培育100家高成长性人工智能企业,打造2个以上行业垂直领域大模型,建成2个以上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和相关产业规模分别超过350亿元和2000亿元。
其中提到,利用大模型技术强化视频生成能力、内容修复能力、内容创作能力,深化在微短剧、影视动漫等行业应用,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支持利用大模型技术促进网络游戏、沉浸体验、剧本娱乐等新业态发展。
大连市
近期,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根据《行动方案》可知,到2027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4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左右,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1300亿元,智能算力规模力争达到2000PFlops。
其中,面向元宇宙、机器人训练等发展合成数据产业。鼓励数据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面向工业制造、商贸流通、绿色低碳等多元化数据应用场景,深挖一批深度赋能、应用价值凸显的数据产品。依托大连数谷、华录(大连)数据湖等大数据园区,发展数据的存储、分析、清洗等数据服务功能。
连云港市
6月16日,连云港市数据局印发《2025年连云港市算力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方案》。
《方案》响应国家、省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支持该市智能算力与数据标注双基地建设,促进在人工智能的算力、数据标注等关键环节的创新示范和业态培育。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总额为300万元,主要实施形式为算力券、数据标注券。
其中,支持企事业单位从相关企业购买使用智能算力资源服务,用于赋能产业发展、大模型研发应用、教学研究等,2025年当年不超过20万元标准予以支持。
惠州市
6月17日,惠州市印发《惠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根据《行动方案》,力争到2027年,智能终端产值规模约40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规模化发展,产值规模约450亿元;人工智能高端电子新材料实现新突破,产值规模约150亿元。
其中,智能终端产品强链行动方面,鼓励TCL、龙旗电子、石头科技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进AI智能体开发,加快AI手机、AI可穿戴设备、VR/AR设备、AI家电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支持企业加快计算机视觉、图像感知、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人工智能终端基础软硬件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
苏州市
6月9日,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吴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在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方面,对承担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且符合吴中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单个企业每年最高300万元。促进工业元宇宙产业发展,对工业元宇宙解决方案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实施的,给予补助最高100万元。培育壮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对第三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展首轮流片验证费用,单个企业每年最高100万元。
南昌市
6月9日,南昌市红谷滩区印发《关于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引领核心区的扶持办法》。
《扶持办法》从促进新增企业聚集、试点推广应用场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四个方面,提出16条措施。
在促进新增企业聚集方面,对当年新注册或从区外新迁入九龙湖“元宇宙”试验区的规模以下数字经济企业给予5年营业收入奖励,金额在2万元-15万元之间。在试点推广应用场景方面,在“未来产业应用场景示范区”试点的应用场景,按实际研发投入费用3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区内其它区域试点的应用场景,按实际研发投入费用2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单个企业同类型应用场景的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玉林市
6月4日,广西玉林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印发《2025年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从九个方面出发,围绕建设清朗繁荣文明和谐美丽新玉林的“1158”目标任务体系,持续推进文化塑城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其中提出,创新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积极运用AI技术、数字孪生、元宇宙等现代技术,赋能提升非遗展示、影视制作、文艺创作、数字文博、音乐会、实景秀等文化消费体验,打造区域文化消费中心。发展“年轻化消费”新业态,因地制宜开展乡村音乐会、房车露营等系列活动,提升玉林文旅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
肇庆市
6月初,肇庆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印发《肇庆市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可知,建设智慧景区及文旅大数据平台,升级数字文化场馆建设,实施广电数智化改造与精品工程。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VR/AR技术打造虚拟展馆,探索打造数字化展示示范项目,开展虚拟讲解、艺术普及和交互体验等数字化服务。
培育“文化+科技/金融/创意”新业态,建设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人才集聚区。推动端砚、龙母、宋文化等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数字藏品和“玉器元宇宙”消费场景。打造虚拟IP形象,开发府城数字体验项目,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文旅新模式。
南通市
近期,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印发《通州区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工作方案》。
根据《工作方案》可知,未来产业产值将突破300亿元,招引未来产业项目50个以上,引育未来产业关联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形成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1-2个,引育未来产业方向股权投资基金1支以上,基金认缴规模超5亿元。
其中,未来通信重点布局5G-A、6G、卫星通信、光通信等领域,发展通信网络设备、智能终端设备、通信芯片、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云计算网络。积极拓展应用场景落地,支持全息通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扩展现实(XR)等沉浸式技术大规模应用。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